企业资讯

  

医疗机构设施如何降低院内空气交叉感染

Click: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亿万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普通民众逐渐了解到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并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员密集场合等措施进行自我保护。而在这场“战疫”背后的勇士——战斗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全力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也比普通民众面临着更高的暴露在病毒之下的风险。对于医务工作者的安全保护,除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外,我们还能在阻断病毒传播上做点什么?

严防院内空气交叉感染、阻断三大传播途径是关键

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类别较多,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和每一位入院的病人以及家属, 医护人员相关的呼吸系统感染——空气途径感染。

空气途径感染,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空气的途径进行传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通过血氧结合维持机体的正常工作;而这种人员流动性高,病原体复杂的场所,病人本身携带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可以空气作为传播途径。所以获得性感染一直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所高度重视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到病人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复诊率,更可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损失。

空气净化工程

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它主要有直接传播(飞沫)、接触传播两种方式。尽管该病毒是否通过气溶胶传播尚不能断定,但从其他空气传染的流行病角度出发,气溶胶传播则不能不重视。对于前面两种传播方式,可以通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勤洗手、表面消毒等手段来降低传染风险。

而对于第三种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了医疗机构获得性感染,院内气溶胶的浓度问题引起了相当的重视。

“气溶胶”是指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

医疗机构设施如何降低院内空气交叉感染

那么针对气溶胶传播应如何降低院内空气交叉感染?普通病房一般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但通风效率相对较低;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生命的一道守护关口,则需要有更有效合理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同样地,对于像SARS、MERS、新型冠状病毒这类高传染率、高致死率的呼吸性传染疾病,有效的稀释和排出生物气溶胶尤为重要。

自然通风情况下,如通风受风向、气温以及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所影响——比如雾霾本身就是气溶胶,对气溶胶的稀释则不能保证,因此需要采用全新风——也就是没有循环,没有再次感染的空调系统。

应对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的应急响应

当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尤其是空气途径传染的流感、肺炎等疾病),医疗机构将面临就诊人数大量增加、缺少控制有效的负压病房、隔离病房等问题,需要有应对措施进行快速响应。事实上,如果采用合适的空调系统以及新风系统,就可将普通病房快速切换成传染病隔离病房模式,阻断/降低院内交叉途径感染。

普通病房全空气系统一般设置为小新风量2次/h,换气次数不低于6次/h。切换至负压隔离病房后,小换气次数随即增加到12次/h。

此外系统还可提供多种模式切换,比如:

消毒模式:关闭病房空调系统进行消毒,排出消毒后的气体;

夜间模式:因为人员数量和活动量的减少,降低换气次数。

以上几种模式的切换,均可通过全空气的变风量控制系统实现一秒切换。

在应对疫情紧急需求时,普通病房在一秒内完成负压病房切换,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走廊压力,由普通病房转为负压病房。

所谓负压病房是指通过排风大于送风,使得相对安全的空气从走廊渗入到前室或者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处理(杀菌,过滤等途径)排放,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这种病房适合抢救类似非典这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人,这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抢救非典病人时强调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空气净化工程

有效的负压以及生物安全柜的保护对医疗工作者的保护至关重要,病理科的检测实验室也是要有气流保障措施的,包括压力不正常状态的声光报警,提醒医护人员以及维护工作者对其进行维护。